学习园地

读懂建筑业的无字书⑤

读懂建筑业的无字书

――中国“精益建造”住宅领域应用第一人黄才良和他的工匠精神

来源:中国建设报 2016-12-01

大国工匠:做件“有意义的事”

“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,不做坏事,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,一贯地有益于青年,一贯地有益于革命,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,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!”这是毛泽东1940115日在中共中央为吴玉章补办六十寿辰庆祝会上讲过的一段话,如今用在黄才良身上,同样恰如其分。不过,若补充一句“一个人搞点创新、做几件精品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创新、一辈子追求精益求精、一辈子只做精品、一辈子不忘初心”,就显得更为精准了。

20165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: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、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,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“品质革命”,推动“中国制造”加快走向“精品制造”,赢得大市场。工匠精神也好,精品制造也罢,最终的落点都在人。诚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526日在浙江杭州高新区视察时所强调的:企业持续发展之基、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,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,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,加强创新平台建设,培养创新人才队伍,促进创新链、产业链、市场需求有机衔接,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。关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问题,他早在2014818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曾明确指出:人才是创新的根基,是创新的核心要素。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。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、富有创新精神、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,要重点在用好、吸引、培养上下功夫。对此,黄才良深表认同,且在数十年的从业经历中,始终如一地奉行着。在他看来,为建筑业“三化”(绿色化、信息化、产业化)创新了一辈子,算是实现了“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”的人生目标,但对于人才的培养,则是一件“更有意义的事情”,“以前是客户第一,现在是员工第一。如果没有员工第一,而是客户第一,没有培养好员工,又怎么去服务客户?只有员工把活做好了,客户才能满意。员工、客户、政府、供应商,无疑是公司发展的四个‘上帝’,我们倡导将它们并列第一”。

早期的以身作则。黄才良对于人才的培育和重视,早期主要表现在亲力亲为、以身作则的示范,从1991年接手托利多工程项目就开始了。当时他通过创新的管理方法,把三个工种的管理权集中整合到一人手中,实行垂直管理,实行多工种协调配合,雨天搭棚室内作业,日结工资……这些做法既是管理方式的创新,又是对人才的培养。让见惯了粗放式的传统建造方式的施工人员,真切感知到了美式管理方式的优越性,完全颠覆了当时原有的施工技术参数标准,从而为往后的从业之路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视野。随后,他又将公司盈利按股份分给合伙人,让他们独立发展,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,只在背后义务指导,属于典型的“扶上马,再送一程”,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当地建筑市场的主力军。即便是后来第二次出山之初,他依然只是当了个免费顾问,而且还时不时自掏腰包帮新成立的公司承接项目。此举不仅仅为了让公司能生存下去,更是让管理层和员工们能通过项目运作,不断地创新提升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。因为他深谙“三天不读口生,三天不练手生”的道理,锻炼队伍、培育人才,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场作业。跟训练军队一理,实战,才是提升战斗力的最佳方式。

在管理和技术方面以身作则,固然不易,但最难的还是以德服人。2000年,有个叫王守宽的包工头,带着十几个农民工从西安来到常州,在黄才良承建的丰乐公寓7号楼打工。眼看丰乐公寓的工程快要结束了,却没找到下家,手下十来个农民兄弟还眼巴巴地指望着他派新活儿。黄才良巡查工地时,发现了愁眉苦脸的他,问明原委后当即拍板:“明天去横林银行工地接着干吧。”王守宽听后又惊又喜,他没想到公司领导这么晚了还来视察工地,而且平易近人、嘘寒问暖,真心实意地帮人。感动之余,他决心跟着黄才良尽心尽力地干活儿,以此作为回报,这一跟就是十多年。如今,王守宽已是手下带有500多名产业工人的劳务负责人。每每谈起这段经历,他总是感慨不已:“遇到这样的老板,我真的很幸运。我俩合作这么多年,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。在工程建设中,质量进度都是跟着他的要求走,说一不二!”

2001年进入八分公司的王建军,分别担任过资料员、测量员、技术员、项目经理助理。通过轮岗,2008年,他首次担任恐龙园大剧场的项目负责人,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,需要协调沟通的事情太多,忙得他焦头烂额。黄才良得知这一情况后,多次到项目部召开会议指导工作,即使深夜也会到施工现场查看。在黄才良的帮助下,恐龙园大剧场项目圆满完工。20115月经纬大厦开工,黄才良再一次任用王建军为项目经理,不同于恐龙园的小工程,这一次经纬大厦更是肩负着创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重任。虽然积累了一些施工管理经验,但王建军仍然感觉压力很大,在工作上放不开手脚,在建设沟通协调上还不到位。心思细腻的黄才良察觉到这一问题,就找王建军聊天,他说:“这里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,你要多看、多问、多学,要肯吃苦,不懂的尽管问。对于建设方提出的要求要想方设法地解决,解决不了的找我,记住,公司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。”一席话让王建军茅塞顿开,在之后的工作中,黄才良悉心地教会了他许多技术以外的待人处事、管理方面的技巧,然后逐步放手由他独立管理。2010年,王建军顺利通过了一级建造师的考试。

中期的文化引领。从2008年承接的香缇湾花园项目开始,黄才良对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发生了质的飞跃。由此前的个体帮扶和随机指导,上升到了文化引领的层面,为此采取引进“5S现场管理法”,搭建企业表层物质文化、浅层行为文化、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理念文化,理清项目管理发展思路,结合项目管理要求和国家政策规范要求编写了《文化建设》手册、编写《表层文化》标准手册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,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升级的同时,也成功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需求的现场管理人员,引起了同行的争相效仿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。而这其中,跟黄才良苦心培养多年的女弟子黄苏不无关系。项目经理的活儿有多苦多累,惟有干过的同行方知晓。因此,从事项目经理的女性并不多见,即便有,往往也干不长久。

而黄苏自1991年从常州武进职业高级中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实习开始,就同黄才良有了接触。不过当时她所在的项目并非黄才良亲自抓,而是他其中的一个徒弟在负责,而当时正在养牛蛙的黄才良会定时骑着摩托车到工地上来转转,指导,对于黄才良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甚为钦佩,时不时会从他的指点中有所收获。2008年,随着八分公司的正式成立,黄苏算是正式归到了黄才良的麾下。而此时的黄才良正在全力启动企业文化建设,缘于之前在业务往来过程中的了解和信任,他大胆启用黄苏,让她出任分公司副经理,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、实施及一系列的人力行政事务。

面对全新的挑战、陌生的管理领域,黄苏没有气馁,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,因为她坚信,黄才良的选择是对的。白天组织团队做流程、做标准,晚上挑灯夜读,认真钻研企业文化理论、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何与施工管理相融合。在黄才良的指导和黄苏的努力下,香缇湾花园工程、月星环球港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,不仅为分公司打响了品牌,也为分公司的转型升级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。201410月,为了深入了解项目运作,将所学理论、所总结的管理经验与实际管理更加紧密融合,黄苏又回到一线,在常工院项目部担任项目经理,负责项目管理工作。这期间,她不仅做好了本标段的管理工作,更主动承担了常工院七个标段的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申报工作。在她的不懈努力、统筹协调、积极沟通下,常工院成为首个以多标段申报AAA成功的工程,2015年举办省市级大型现场观摩会4次。

正因有了黄才良这位名师,才有了黄苏大跨步的成长。2009年,她编写的《钢筋吊凳控制上层板筋保护层及板厚施工方法》及《转换层钢桁架支模施工方法》论文,经江苏省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年会评定分获优秀论文二、三等奖,同年还考取了国家一级建造师。2010年,她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业企业绿色施工先进个人,2011年被评为武进区五一巾帼标兵、江苏省“安康杯”组织工作优秀个人,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。如今,她又积极投身“精益建造”才良模式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中。她的每一步成功,有其自身勤奋努力的原因,也跟黄才良的苦心栽培和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不无关系。

当前的标准说话。当黄才良完成公司在文化层面的布局后,他开始谋划一篇更宏大的文章,那就是让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一间培养大国工匠的“梦工厂”,完成从个体的、企业的人才培育层面上升到行业和国家层面。通过规范化、标准化的管理系统,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,从进入公司,来到项目的那一天开始,就接收全面系统的实操训练,在安全、绿色的施工环境中迅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。简而言之,通过这样的方式,即便是三流的工人,也能干出一流品质的产品质量,为质量强国保驾护航,这便是他不遗余力探索“精益建造”在住宅领域落地的另一重大原因。法国著名科学家约里奥?居里有句名言:要使山谷肥沃,就得时常栽树。黄才良谋划的是建筑业整体转型升级的“山谷肥沃”,而非单一的一棵或几棵大树。已能畅读有字书的黄才良,再次选择了读无字书,读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脉络,读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。

其实,在笔者看来,黄才良一直在读的,只不过是一部“世道人心”。正因如此,当谈及读无字书时,黄才良对《水浒传》中的经典人物鲁智深赞赏有加,认为他跟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妙。为人慷慨大方、粗犷豪爽,却粗中有细,通过拳打镇关西、大闹桃花村、倒拔垂杨柳等一系列行侠仗义、恩威并施之举,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,并将这些人生经历中点滴积累的宝贵经验融会贯通,成为指引自己继续前行的人生信念,去完成一番大事业,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,司职步军总大将,死后追封义烈照暨禅师。观其一生,算是少有的读懂读通了社会人生这部无字书的人物。

然而,在笔者看来,鲁智深终其一生,读懂的那本无字书,更多的还是围绕着自己和身边的一小群人,而黄才良读懂的这本无字书,却事关百姓安居、行业发展、质量强国、中国梦……显然更为深奥。因此,笔者想用一副对联赠予这位“中国好人”:“读无字书,胜书山学海”、“做有心人,利家国天下”。横批:大国工匠黄才良。

 

来源:      时间:2016/12/28